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过斑马线刷手机?“刷出”罚单

时间:2023-08-07 07:13:09 来源:腾讯网 分享至:

在福建省厦门市西浦路仙岳路路口,一行人戴着耳机、过斑马线时玩手机,被厦门交警部门开出了《行人过斑马线时玩手机影响交通安全的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》。这是厦门市自8月1日开始实施《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》后,开出的第一张罚单。

交警:同志你好,警察执法,全程录音录像,您刚刚通过斑马线时浏览电子设备,已经违反了《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》,您对该规定是否清楚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市民:不知道。

显然,对于过马路看手机要被开罚单这件事,很多市民还不清楚。作为全国首部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,规定明确,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如有坐卧、停留、嬉闹、浏览电子设备或者从事其他影响交通安全的活动,妨碍车辆合法通行的,将处以警告或五十元罚款。由于新规刚开始实行,目前交警部门开出的罚单还只是警告。

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规定,厦门交警部门还欢迎社会公众通过拍照、录像等形式向交警部门举报违法行为。

虽然机动车在斑马线礼让行人已渐成共识,但越来越多边过马路边看手机的行为成为马路安全隐患。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思明大队民警方集思表示,在通过人行横道斑马线的情况下,不使用电子设备,不做“低头族”,可以更好地观察周边的交通情况,以确保自身安全快速通过斑马线人行横道。相比之下,“低头族”不仅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,还会影响到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。

国内已有多地立法或出台规章治理过马路“低头”行为,包括浙江省温州市、浙江省嘉兴市、河南省等省市,分别会对违者处以警告或10元罚款、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以及最高可罚200元等规定。

斑马线是行人、机动车、非机动车三者交集的地方,单单依靠对行人违法的处罚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。《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》对这些现实问题都进行了系统规定。针对斑马线上行人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问题,法规明确,交叉路口的斑马线旁,具备条件的,应当合理设置非机动车专用过街通道,实行非机动车、行人分道通行。

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大队民警赵善田表示,交警部门还将持续推动斑马线旁施划非机动车道的这一做法。对于一些斑马线旁行人驻足空间、转换空间不够的地方,需要道路工程量较大的点位,交警部门也会结合道路提升改造,然后会同道路的路权单位来一并推动改造。

评论

小罚单有大意义

斑马线既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、生命线,也是彰显一座城市良好形象的文明线。近年来,斑马线前“车让人”已经蔚然成风,但斑马线上“人碍车”问题时有发生,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边“刷手机”边过斑马线。

手机早已深度嵌入大家的工作生活,低头族随处可见,即便是在斑马线上也不例外。但有数据显示,低头看手机时,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的5%,平均步行速度也减慢16%至33%,如此“慢吞吞”不仅阻碍交通,还容易导致事故发生。可不少低头族仗着“礼让行人”规定有恃无恐,在置自身安全于不顾的同时,还降低了交通通行效率,可以说,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。

厦门此次通过出台法规的形式,对边“刷手机”边过斑马线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理,可谓打中了顽疾的“七寸”。在交通安全治理过程中,往往存在“教百遍不如罚一次”的现象。正如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规定之所以深入人心,除了不懈的宣传教育,严格的抓拍、罚款机制也起了不小的作用。

厦门对过斑马线“刷手机”者开出的罚单金额为50元,金额不大但意义不小。再小的一次罚款,也比空讲大道理的宣传教育更能让违规者长记性,进而起到约束与警示作用。更重要的是,让过斑马线“刷手机”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然违反交通安全法规,进而从认知层面消除“无所谓”“有恃无恐”等心态,在行动中才能彻底摒弃与杜绝过斑马线“刷手机”行为。

罚款不是目的,50元的小罚单,撬动的却是斑马线上的大安全和更高的交通通行效率。当然,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借助抓拍设备、技术等,确保执法更精准、公平,对职能部门也是不小的考验,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到位,“小罚单”的大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得以激发,助力营造更加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。 本组稿件据央视、上游新闻等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中公空调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